7.30.2014

台北書店 X 素食之旅(二尋書)

續《

----------

《書》

人所共知,書店經營困難。在台北,不少獨立書店都行「書啡店」路線。

伊聖詩私房書櫃
這家書店我們拜訪了兩次,就在颱風前後。伊聖詩選書主題為環保、自然、飲食等,也兼賣少量獨立音樂唱片和雜誌。店內除了賣書和咖啡外,有賣手工麵包、手工水餃、本地蔬果、甜品等,侍應非常敬業,清楚知道每樣食品的成分,得知大蕃薯食全素,推薦了五款全素麵包,剛好都是大蕃薯愛吃的意大利麵包。

在台北,很多服務員都很細心,例如旅舍櫃枱職員會記得我們在早上登記過之類的。而伊聖詩私房書櫃裡那位侍應就更好記性,我們第二次去光顧,同行朋友想食手工水餃,剛好沽清了,他就請朋友吃另一款(私藏?)水餃,他記得大蕃薯食素,無法享用水餃,就做了一盤沙律給大蕃薯,還細心地問能不能加洋葱。店內佈置得很巧妙,利用間隔和燈光劃出不同空間,令每張枱的客人享有私隱,即使賴著不走也不會覺得尷尬(大蕃薯是打書釘常客,深諳此道,嘻嘻......)

兩次拜訪,伊聖詩店內總是播著同一張唱片,歌單只有兩首歌,我們聽了兩個下午,把旋律都背熟了......如果有伊聖詩店員讀到本誌,請考慮不時更換唱片......

田園城市風格書店
此店應該備有最齊全的獨立雜誌(Zine),每一本都載著創作人的心血。雖然大部份人無法理解,但茫茫人海中,總有一兩個知音人,看後會熱淚盈眶,覺得總算找到一個跟自己一樣的瘋子(誇張),然後乖乖地掏腰包付錢......大蕃薯買了《本冊別冊》和《風土痣》,《本冊別冊》由亻占空間出版,紀錄他們在台中設計工作室的過程,內裡講及好多概念,大蕃薯頗有共鳴,覺得他們蠻有自己想法的。《風土痣》是大蕃薯見過版面最大的雜誌,拉開橫幅的話,是一張半A2紙。那期主題圍繞種子,能夠以所有篇幅去講述如此細微之物,創作人應該花了好多時間深入觀察和搜集資料。

田園城市店內設計就是讓客人圍著中間的展示枱走一圈,貼牆是書架,本來平平無奇的一條動線,卻因為在最後面加高地台,再加了一級寬闊的樓梯,變出半層,讓人走上再走下,動線變得靈活起來,視覺上令人覺得有兩個空間,一是站在平地上看那個,二是站在半層上看那個。那級樓梯亦兼具座位功能,拿了本書就坐在上面看,隨意率性。

Zeelandia Travel and Books
書店位於二樓,大閘上亦只有一個不太起眼的牌子,有心人才能找到喔。市面一般旅遊書以工具書為主,Zeelandia裡更多的是介紹主題旅行和遊記。在網絡資訊泛濫的年代,背包行也不一定要買旅行書,反而遊記的魅力有增無減,當社交網絡充斥著一幅幅同一場景、同一姿勢的照片,遊記裡獨一無二的故事就更顯得彌足珍貴。

一入門口,大蕃薯就被眼前一堆古地圖迷住了......店主親切地向我們介紹幾張精選,大蕃薯看得出她對旅遊那份熱愛。在科技落後的舊日,地圖總是三分寫實七分想像,這度想像空間,給世界添了點神秘色彩。能夠活在容許幻想的時代,是另類的幸福。

墨品良行
不論電子產品如何流行,大蕃薯仍對實體紙品有份執著。有這份執著的人,請抽空去拜訪,他們那份質感和詩意,只能親手去感受。

衷心希望這些小店都能生存下去,在有限的人生和生活的制肘中,能夠做到自己喜歡和開心的事,人生也不過如斯吧。

(待續:三觀城)



大蕃薯Facebook

7.27.2014

台北書店 X 素食之旅(一曰食)

這是一趟無景點之旅。有別以往那些奔走於各種地標之間的背包行,今次大蕃薯和友人在台北泡了五天書店和咖啡店,還窩在旅舍度過了颱風麥德姆駕蒞那個早上。無景點、無打卡、無影相,我們就這樣穿梭於巷弄之間,依著福爾摩沙書店地圖冊、到埗後買下的休閒雜誌,和書店瑰贈的溫羅汀書店地圖,去拜訪那些個性獨立書店,以心和文字去記住這個城市的光、影、聲、色、味、覺。

因為無照片,就以文字安靜地寫下這篇遊記。

《食》

在尋店之先,抵埗當晚,我們先去【小心上癮】火鍋店,會一會台灣素食網站【蕃茄小屋】兩位主編。大蕃薯早在未食素之前,已是蕃茄小屋的讀者,如今謝謝兩位主編的賞識,刊登拙文,讓小妹有機會過過作者癮 :D

小心上癮的麻辣湯底果然夠料,除了麻、辣之外,還有各種養生中藥材,材料下鍋之前別忘了先喝幾口~同行朋友不吃素,卻也對這湯底讚不絶口,一路讚到我們回到旅舍。除了火鍋之外,主編還向我們推薦香樁拌麵和炸原條杏鮑菇,都食得出店家的用心。平常大蕃薯很少吃炸物,因為蔬菜天婦羅等通常都有用蛋來做炸漿,可是這道炸原條杏鮑菇是全素的,可以開懷地吃!

火鍋材料有好幾十種,店家有清楚標示是哪種素食,幾乎都是全素的。大蕃薯最喜歡的是山藥、南瓜、芋頭等,據兩位主編介紹,在台灣火鍋店裡,這幾種蔬菜一般是本地的,因為是鎮店之寶,老闆都會慎選來源。在湯裡熬了半個小時,芋頭吸飽湯汁,又粉又香。在寶島,大家可以輕易地吃到本地蔬果,很幸福,這種與土地連結之味,實非那種靠過度包裝來吸引消費者、只剩下一絲氣息的進口農作物可取代。

台灣不愧亞洲素食天堂,在台北,幾乎每一家小店餐館都有素食,這幾日大蕃薯吃過素煎餃、素煎包、素飯糰、素滷味、麻醬麵、素菓子等等,大蕃薯是芝麻控,在台北,日日都找到各式各樣的芝麻美食,而且全都價廉物美,讓人在短短幾日內忍不住一再光顧!

在颱風離開那個晚上,我們去逛寧夏夜市,雖然夜市素食不多,卻讓大蕃薯找到一檔水煎包,賣著三、四款素包,有高麗菜、芋泥、黑芝麻和紅豆,大蕃薯本來只買了高麗菜、黑芝麻各一。這檔煎包外皮很薄,煎得金黃均勻,一口咬下去已是滿口黑芝麻餡,炒得很香而且甜膩適中。那時我們已經打算回去旅舍,正在走去捷運站,大蕃薯咬了第一口,芝麻包水準之高叫大蕃薯決定立刻折返再買,老闆娘看我們回來了,頗為驚訝,大蕃薯也很驚訝,因為實在太好味了!!大蕃薯無記下店名,位置倒是記得清楚,面北靠右那一行,近民生西路那端,那裡附近只有一檔煎包,不難辨認。煎包每個盛惠台幣十二元。

大蕃薯喜歡台北的早餐文化,一早醒來,在旅舍附近逛了一圈(台北捷運車站M8出口附近),街上小店和攤檔賣著各式各種的早餐,有中有西,好不熱鬧。公園路近許昌街那頭有間小店賣飯糰,即叫即做,裡面裏了兩截粗粗的油炸鬼,好多好多炸菜絲、雪菜絲、和素香鬆。店外總是有一條不短不長的人龍,排隊時看著店小二以俐落的手法包起一條飯糰,也是一件賞心悅目之事。

(待續:二尋書




大蕃薯Facebook

7.02.2014

泰式素食Thai Vegetarian Food

回港後大蕃薯有密密搵食,但就是疏於寫食評……數年前出遠門之際,素食在香港未成氣候,街上難得一見素菜館,大多是齋鋪,食客多為宗教茹素,以老人為主,不免予人沉悶之感。當時社會大眾仍抗拒素食,一般餐廳亦鮮見素菜之餘,即使請求廚師特別烹調,廚師有時亦不明要求。可是短短素年後,經各方推而廣之,今日素食已搖身一變,成了一股潮流。傳統齋鋪以外,今日素茶樓、素西餐廳、素咖啡店等如雨後春筍般落戶全港九新界,大蕃薯近年所見,不論素茶樓、素西餐廳等,皆門庭若市,不少更要排隊以求一席。今年更見不少新派素菜主推某類食品或某國菜式,如分子料理、地中海菜等,昨晚大蕃薯就偕朋友西瓜小姐去品嚐泰式素菜。

有「小泰國」之稱的九龍城,有不下十多間泰國菜館,【泰式素食Thai Vegetarian Food】正座落於最熱鬧的角南道,小店前前後後都是泰國菜館。西瓜小姐打電話去訂座,老闆說不用,來到就有位。到了才發覺根本就很受歡迎嘛,小店不夠廿個位,我倆食晚市,七點去到,幸運地佔到最後兩個位!

每次去到素菜館大蕃薯都會有選擇困難症……無他,平時餐牌上只有寥寥幾款素菜,所以一有選擇就有點無所適從。大蕃薯跟西瓜看了又看,挑了又挑,最終選定平時少見的冬蔭功湯麵、米紙春卷和木瓜沙津(一般泰式沙律有魚露和蝦米),還有一個椰青。


眼見小店只有一位廚房和兩位樓面,上菜卻甚有效率,春卷、沙津先上,手機先食之際,冬蔭功湯麵接著上菜。西瓜非常喜歡這款木瓜沙津,夏日炎炎,酸甜的沙津正好開胃。米紙春卷跟平時的差不多,以生菜、青瓜、素肉等做饀。



大蕃薯已有數年無喝過冬蔭功湯,對它「應有」的味道印象不深,但這碗冬蔭功湯麵好鮮味,嚐到不同香料,酸、辣兩味各領風騷,但湯底未算太辣(大蕃薯嗜辣),唯一有待改善的是麵底黏成一塊。朋友說比這碗素湯底比一般的較清淡,大蕃薯飯後不致太飽濟,品嚐美食之餘又不會傷胃。

免煮的椰青居然遲遲未上,難道仍掛在椰樹上麼……小店客滿,老闆娘(?)忙於落單執枱出菜落單執枱出菜落單執枱出菜落單執枱出菜落單執枱出菜落單執枱出菜,我倆抱住虔誠的心,等呀等,等了又等,終於等到老闆娘有空,她應了一聲,說要去開椰青,說罷走出去,離開我倆視線範圍哦?原來椰青不在店面,要到外面開。

椰汁入口,大蕃薯頓覺自己飄到海邊,椰林樹影,水清沙幼,麥兜上身……


泰式素食Thai Vegetarian Food

地址:九龍城南角道廿八號A地下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下午十二點至三點、晚上六點至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