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015

半食生四月記(上)

參加九月那場婚禮後,大蕃薯無胃口幾日。思前想後,覺得飲食真的不能流於滿足味覺,即使食素,也希望簡簡單單,食飽就夠。於是,開始半食生。
素食有好多種,食生(Raw vegan)是其中之一,只吃未煮過(攝氏四十一度或以下)的植物,飲食以甜水果為主,佐以瓜菜和少量種子、果仁。目前大蕃薯早餐和午餐會食生,加起來約六成時間,晚餐則照吃蕃薯媽媽煮的晚餐。不少食生前輩講過,只要超過一半時間食生,身心改變就已經非常明顯,大蕃薯本來半信半疑,三個月下來,前人之言果然不錯。
半食生三個月之後,身心有以下變化:
消化
ž     以前吃飽會飯氣攻心,要休息一會兒才能集中精神,現在吃夠就可以立刻投入工作。無他,水果纖維豐富,身體毋須費神消化,自然有能量維持其他功能,尤其腦部運作。熟食通常會放大量調味料和化學劑,身體本來有套方法去排毒,例如喝了味精湯會很口渴,要不停喝水,之後頻頻上廁所,身體就是這樣沖走味精。平時我們打掃家居要體力,身體排毒也一樣啊。食生之後,少吃許多調味料和化學劑,身體不用頻頻打掃,少耗能量,自然更精神啦。
ž     食生一族會講真餓/假餓,大蕃薯以前想,餓就是餓,哪有什麼真假之分,胃空了、肚子咕咕響不就是餓嗎?非也。當我們見餓時,只要做兩個簡單測試,就知道自己是否真餓:
一、        幻想一下面前有
甲)生果
乙)熟食/加工食品
到底想吃甲或弓呢?
二、        餓了,情緒怎樣呢?
甲)如常,如果有某種蔬果食就好啦,不過無既話唔緊要,食第二種都一樣啫。
乙)不安、暴躁,一定要食到XX,食唔到唔安樂,例如「我一定要食X記既XX炒X」。
甲是真餓,乙是假餓。假餓就似毒癮發作一樣,無毒品止癮的話,發作起來會覺得痛苦,會夾雜著負面情緒,覺得一定要食到毒品才能(暫時)冷靜下來。食癮和毒癮都是上癮,當然有強弱之別。原來大蕃薯以前幾乎都是假餓,跟人約好了便吃,遇上開心/不快之事,常借獎勵和安慰之名去大吃大喝。食全素之後情況改善了,卻未戒去食癮,也不知道這種癮從何而來,半食生後才恍然大悟。大蕃薯到這刻當然未完全戒癮,不過至少知道起因是什麼,以後就有望摒除。
ž     蔬果含大量纖維,消化幾乎毫不費力,每日大號兩、三次,一開始食生時是爛爛的,過了一個月左右就開始結實,連廁紙都可以少用幾張。食素之後,異味比食雜時明顯淡了,現在只不過半食生(熟食也是清淡的),異味幾乎完全消失。間中一晚吃了垃圾食物,雖然也是素食,隔日那股異味就會復出,身體果然好誠實呀。
精神/體能
ž     自覺充滿能量,精神奕奕,做運動時非一般投入,週末行山游水時動個不停,吃全素之後已經喜歡曬太陽,現在更是天天都想接觸到陽光。大蕃薯日日都要買蔬果,重量不輕,回家那段路要走十五分鐘,抬著幾斤行卻也不覺辛苦,甚至覺得「唔行唔舒服」呢。
味覺/聽覺/嗅覺/情緒等留待下篇再談。

12.10.2014

唔食得vs唔會食

吃素之後,聽得最多的問題,除了「你為什麼吃素」、「吃素後有什麼不同」之外,就是朋友指著各式各樣的「食物」,問:「你食唔食得呢樣(這個你可以吃嗎)?」每次每次,大蕃薯內心都會輕輕滴咕一聲,然後微笑點頭,或搖頭。無講出口那句是:「無嘢唔食得,只有唔想食嘅嘢(沒有不能吃的,只有不想吃的)。」
由這個簡單方法就可以知道,自己到底是否由心而發去吃素,抑或出於大腦、出於勉強。如果是發自內心,一塊牛扒/一塊叉燒/一隻雞脾放在眼前,大蕃薯會立刻覺得「唔會食」;如果覺得某種東西「唔食得」,那代表自己只是死忍不吃,並未真正了解:為何它不是食物。光是知道吃素/拒吃某種東西的好處,好多時候只能叫自己短暫忍口,只能忍到幾日、幾個月,只有內心深處真正認同吃素的意義,不止認識流於表面的好處,方能將這個行為變成習慣,再變成自己的一部份。

由蛋奶素過渡到蔬食,大蕃薯久不久就會望著蛋糕、炒蛋等食物去問自己,到底是「唔會食」或「唔食得」,這個答案很講直覺,幾乎不可能騙得過自己。直到某日,答案完全變成「唔會食」,嗯,明了。

10.29.2014

拒絕麻目

那場婚禮已經過了一個多月,當日上菜的情況,大蕃薯卻揮之不去。
大蕃薯對上一次出席婚宴已是十七、十八歲左右,對港式婚宴印象如下:大概六點半去到會場,排隊跟新人拍照留念,八時左右坐定定,播放新人成長片段,新人再出來講兩句感受就可以開席。菜式離不開乳豬、帶子、髮菜、鮑魚、炸子雞、蒸石班、炒飯炒麵,最後是糖水和生果。吃到第七、八道菜左右,新人會繞場一圈敬酒,之後十點半左右就會送客。
事隔多年,大蕃薯已經食素三年半,近年好多酒樓都有素餐,主人家替蕃薯一家訂了素餐,連未吃長素的蕃薯爸爸也願意一起訂,叫大蕃薯刮目相看(不過席間蕃薯爸爸仍吃了一片乳豬和半隻鮑魚,但總比以前大魚大肉要好)。酒樓願意預備素菜,固然值得感恩,不過整場婚宴鋪張浪費之景,卻嚇怕了大蕃薯。
酒席跟印象中差不多,唯一分別是:大蕃薯對食物的看法不同了,因此看到幾乎完全顛覆記憶的畫面。首先,記憶中的飲宴是豐盛;今日大蕃薯卻看到浪費:一般酒席有八道菜,還未計飯、麵、糖水、生果,這個份量遠超一般人正常食量,食到第六道菜【鮑魚】,碟上已經有剩食,剩得最多的是用來「墊底」的生菜,大家對一棵棵可憐的生菜視若無睹,卻大嚼那隻超高膽固醇的貝殼類動物。
第二,記憶中的飲宴是喜氣洋洋,今日大蕃薯卻看到破壞環境:要採集那麼多髮菜,到底破壞了多大片草地?雞和魚最後登場,根本乏人問津,犧牲了卻直接送去堆田區。雖然有部份賓客會帶牠們回家,酒樓卻只有發泡膠盒,當晚大概消耗了百餘個?大蕃薯不明白,人類壽命大概算百歲好了,那個發泡膠盒居然可以百年不化,到大蕃薯塵歸塵、土歸土之後仍可以完整無缺地躺在地底裡,人類怎麼會有這種發明?
第三,記憶中的飲宴是美味,今日大蕃薯卻看到屠殺:那三十幾隻豬BB,被殺掉、放血、烤焗、切片、挖目、再插上兩顆紅燈泡,成了第一道菜【鴻運當頭】。如果上述這些步驟用在一個人身上,哪怕只是一隻貓身上,恐怕那道菜要改名做【變態殺手】吧?
第四,記憶中的飲宴是享受,今日大蕃薯卻看到折磨:三十幾圍接近四百人,大部份都在開懷大吃,吃下比正常食量多幾倍的食物。為了那三秒鐘的味覺快感,忘記腸胃因此而受苦。酒席美食,無一不是高卡、高鹽、高糖、高脂,吃下肚裡只會引致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高尿酸。大排筵席,受苦的不止生靈,更是我們自己。
婚宴過後,大蕃薯悶悶不樂了幾日。跟朋友略略談及上述見聞,總換來冷冷的回應:「係咁架啦。」「無辨法架喎。」「我哋無嘢可以做。」大蕃薯想了又想,到底還是拒絕麻目。正如當初吃素一樣,不過就是盡了七十億分之一的力量,也不是想改變什麼,只是做自己認為該做的事。堅持了一些時日,改變就出現了,全都是意料之外的收穫。大蕃薯認為,喜宴不應建基於煙霧和痛苦之上,大排筵席非但不能帶來真正的快樂,背後更是無盡的血和淚。短時間內,相信大蕃薯未有機會辨宴,但生日每年總有一次。由下個生日開始,簡約就好。
-------
餐桌小革命後記
原來蕃薯爸爸早已知道晚餐無肉,不過大家都心照不宣 =]
爸爸話,如果蕃薯媽媽要煮肉,就要用兩套餐具,多一番清潔工夫。為了減輕媽媽工作量,加上年紀漸長,要清淡飲食,就決定在家吃素。蕃薯爸爸好叻!接近半年無煮過肉,廚房明顯比以前乾淨,血腥味消失了,家中感覺更祥和。爸爸這樣支持我們,比什麼都要珍貴,感恩xN